99超级碰,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xxxxwwww日本泡妞,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制服诱,国产一区三,天堂影院二区

新聞資訊
企業動態
行業資訊
資訊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資訊
直面細塵埃
2015-09-18 瀏覽:2825 分享:
更多

《財經》記者 李虎軍


一臺PM2.5監測儀加上一個Twitter微博客,讓北京的空氣質量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PM2.5,即指空氣中粒徑小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北京奧運會之前,位于北京市區東部的美國駐華大使館院內,就架設了一臺監測儀,每天記錄PM2.5的濃度。到2009年夏天,這臺儀器的監測數據開始在Twitter網站上實時發布。 

 讓不少人大跌眼鏡的是,當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公布的空氣質量等級為“良好”時,它公布的結果卻可能是“非常不健康”。雖然美國駐華大使館的監測數據,只能反映所在區域的空氣質量,但這似乎并不足以解釋其中的巨大落差。  

最根本的原因,或許是由于北京市執行的中國現行空氣質量評價體系,僅僅監測粒徑小于10微米的顆粒物(即PM10)的濃度,而并不覆蓋PM2.5。 越微小,越致命。  

中國現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制定于1996年,評價指標只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等。當時,PM2.5并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  

但之后,PM2.5的“健康殺手”面目逐漸暴露。世界衛生組織(下稱世衛組織)2005年版《空氣質量準則》指出:當PM2.5年均濃度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時,人的死亡風險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約增加15%。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原總工程師魏復盛解釋說,粒徑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會被擋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間 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而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則可以通過支氣管和肺泡進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氣體、重金屬 等溶解在血液中,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更大。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魏復盛等中美科研人員就合作開展了空氣污染對呼吸健康影響的研究。  

他們在廣州、蘭州、武漢、重慶的城區和郊區各選了一所小學作為研究樣本,并觀測了1995年至1996年間這八所學校的PM2.5和PM10等數據。  

觀測結果顯示,如果按照美國1997年制定的PM2.5年均質量濃度推薦標準(每立方米15微克),八所學校全部超標,分別是美國標準的3.8倍至10.7倍。  

研究結果同時還表明,PM2.5和PM10濃度越高,兒童及其雙親呼吸系統病癥的發生率也越高,而PM2.5的影響尤為顯著。  

魏復盛告訴《財經》記者,PM2.5還可成為病毒和細菌的載體,為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推波助瀾。  

除了呼吸系統,PM2.5對心血管系統也有很大影響。  

將于8月出版的《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上,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及其同事報告了一項新發現:2004年至2006年期間,當北京大學校園觀測點的 PM2.5日均濃度增加時,在約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血管病急診患者數量也有所增加。  

潘小川告訴《財經》記者,雖然PM10和PM2.5都是心血管病發病的危險因素,但PM2.5的影響顯然更大。


PM2.5無數據  

從今年8月1日起,北京大學校園內的空氣質量觀測站又要開始忙碌了。與環保部門目前的空氣質量常規監測不一樣的是,北京大學環境學院的研究人員將對空氣中的PM2.5、臭氧、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進行全面觀測。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邵敏告訴《財經》記者,此次觀測將持續一月。所獲得的數據,還將與2008年夏季奧運會及往年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  

北京大學校內的空氣觀測站已有約十年的運行歷史。1998年,北京市啟動“藍天工程”研究項目。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唐孝炎的牽頭下,多家機構參與了以改善大氣能見度為目標的科學研究。  

PM2.5是影響大氣能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于是,研究人員在北京大學理科樓頂等多個站點,開展針對PM2.5質量濃度、化學組成及來源的研究。  

魏復盛對《財經》記者坦言,中國非常缺乏PM2.5方面的基礎數據,“不清楚自己的家底,也很難準確判斷各地區近年來的變化趨勢。”因為研究性質的觀測站點數量太少,而且觀測常常也不能在很長的時間里連續進行;各地的環保部門,又普遍未對PM2.5進行過業務化的監測。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各地的PM2.5濃度普遍較高。從迄今研究人員在學術刊物發表的回顧性數據來看,中國很多城市近年來的PM2.5年均濃度都接近甚至超過每立方米100微克以上,數倍于美國的標準。  

實際上,中國一些地方最近已經在開展PM2.5監測試點。2009年6月的中考和高考期間,重慶市環保局就曾專門對大氣飄塵中的PM10、PM2.5進行連續監測。不過,這些有限的PM2.5監測數據,基本上沒有對公眾發布。  

《財經》記者試圖聯系北京市環保局,了解PM2.5監測試點的情況,被告知應該找環境保護部(下稱環保部)。而截至本刊發稿,記者尚未得到環保部關于PM2.5監測試點和標準制定的答復。


“標準”的困局  

在中國,可吸入顆粒物已經成為城市空氣最主要的污染來源。當空氣質量指數(AQI)為50至100時,空氣質量等級被判定為“良好”,對應的PM10濃度分別為每立方米50微克和150微克。  

一般而言,粒徑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顆粒物主要來自道路揚塵等,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PM2.5)則主要來自燃料的燃燒(如機動車尾 氣、燃煤)、揮發性有機物等。由于氣象條件和污染源等方面存在差異,各地粗顆粒物和細顆粒物的構成比例也不同,但在中國很多地區,PM2.5占到了整個懸 浮顆粒物重量的多半。  

因此,當環保部門顯示空氣質量等級仍然為“良好”時,PM2.5濃度卻可能達每立方米數十微克甚至100微克以上,遠遠超出美國環保局 (EPA)的標準。而且,PM2.5這類細顆粒物對光的散射作用比較強,在不利的氣象條件下更容易導致灰霾形成。“藍天不藍”的尷尬一幕,就這樣產生了。  

正因為此,中國一些地區已經或即將開展PM2.5的監測技術嘗試。  

走在最前面的或許是珠江三角洲。在科技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個覆蓋廣東多個城市及香港的區域性大氣復合污染監測網絡初步建成。該網絡有20 多個站點,已經運行了數年,PM2.5是其重要監測指標之一。此外,廣東氣象局也從2003年開始建設大氣成分野外觀測站網,其觀測指標就包括 PM2.5。

今年以來,江蘇南京、蘇州、無錫等地的環保和氣象部門,也陸續啟動PM2.5監測試點并開展灰霾預報預警。  

修訂中國空氣質量標準的呼聲也日益高漲。2009年“地球日”(4月2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環境資源委員會在其公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調研報告中 強調,由于對大氣環境質量影響較大的PM2.5等部分污染物未納入評價體系,造成環境部門公布的空氣質量數據不能客觀反映大氣環境質量狀況,所公布的空氣 質量等級往往與公眾的感受有較大差距,“建議國務院有關部門盡快修改完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評價體系”。 

 環保部的官員也在多個場合表示,正在研究改變現有的空氣質量評價體系,準備增加臭氧、PM2.5等指標。不過,中國在短期內恐怕仍很難將PM2.5納入空氣質量標準。 

 根據世衛組織的《空氣質量準則》,PM2.5年均濃度限值為每立方米10微克,日均濃度限值為每立方米25微克。但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標準,即 使是發達國家一時間也難以實現。該組織特地提出了三個過渡時期的目標,其中第一階段過渡時期的年均和日均濃度限值分別為每立方米35微克和75微克。  

在美國環保局2006年修訂的PM2.5標準中,年均濃度限值維持在每立方米15微克,日均濃度限值則從每立方米65微克下調為35微克,大致相當于世衛組織第三階段過渡時期的目標。  

歐盟直到2008年,才在其《環境空氣質量指令》中,首次提出應當限制PM2.5的濃度,并要求各成員國到2015年將其城市地區的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每立方米20微克之下。 艱難攻堅

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原總工程師魏復盛看來,中國目前個別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先開始PM2.5的監測,并積累數據,但要想在全國大范圍鋪開,經費和隊伍等條件恐怕短期內都無法滿足要求。  

他對《財經》記者說:“(中國的PM2.5)標準不可能一步到位。如果按照美國的標準,我們的城市都不能達標該怎么辦?標準又該怎么執行?”  

比監測和制定標準更困難的,是如何控制大氣中的PM2.5。  

控制PM2.5的主要辦法就是控制污染源。但在中國很多地區,PM2.5的主要來源,如機動車尾氣排放、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等都處于居高不下之勢。  

北京大學教授邵敏告訴《財經》記者,PM2.5的來源非常復雜,污染物組分會在大氣中相互反應,經過二次轉化形成細顆粒污染物。因此,不能只關注單一的污染物,而應該對多種污染物進行協同控制。  

此外,他指出,由于PM2.5等大氣污染物在不同地區間輸送,“空氣質量管理模式,也需要從先前的單一城市管理轉向區域管理。”  

在北京“綠色奧運”舉辦過程中,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管理的主張都得到了很好的實現。  

由于北京及周邊省市采取機動車限行、給加油站安裝避免汽油揮發的回收系統、主要污染企業搬遷或臨時停產等措施,加上天公作美,北京在奧運會期間 的空氣質量創下了十年來的同期最好水平。即使按照美國環保局的PM2.5標準來衡量,其中有好些天的空氣質量等級也都屬于優秀或良好。  

目前,PM2.5等污染物的控制、灰霾天數和大氣能見度指標等,已經進入中國各級政府官員的視野,有些地區的官員甚至提出要在幾年之內顯著提高 大氣能見度。但邵敏提醒說,大氣能見度改善難以在短時間內見效,“大氣污染治理進入了攻堅的階段,PM2.5、臭氧等污染物的控制肯定比二氧化硫困難得多。”  

實際上,即便花費極大代價使PM2.5濃度開始下降,大氣能見度的改善也不會立竿見影。因為只有在PM2.5年均濃度每立方米100微克的水平上,其濃度要下降四五成以上,大氣能見度的提高才會變得明顯。  

“在大氣復合污染控制的攻堅戰中,會有很長的陣痛期。可能做了很大努力,卻似乎看不到多少效果。這段時期一定要經受住考驗。”邵敏強調。

返回

微信公眾號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8號北京國際會議中心5層

電話:(86)010-84872060/70

傳真:(86)010-82896405

微信公眾帳號:海灣環境    新浪微博:海灣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