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福布斯中文網)
空氣不“空”,早已成為常識。只需憑借儀器,就能測量到其大致組成成分。但僅靠肉眼就能得出這一結論的機會,在這兩年也日益習見。
今年1月13日,霧霾盤踞京城。這已是北京連續第3天空氣質量六級污染。根據截至13日上午9時的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除定陵、八達嶺、密云水庫外,其余區域空氣質量指數AQI全部達到極值500,六級嚴重污染中的“最高級”。
同日10時35分,北京市氣象臺發布北京氣象史上首個霾橙色預警,預計今日白天,北京平原地區將出現能見度小于2000米的霾,空氣污濁。
這很大程度上歸咎于空氣中的顆粒物。其中,PM2.5是反映空氣質量的重要指標,指直徑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污染物顆粒濃度。PM2.5對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很強,較高濃度的PM2.5會使人看不清物體,覺得大氣呈乳白色或灰色,灰霾天由此產生。更嚴重的是,PM2.5一旦進入肺部,便會沉積在肺泡里,不僅對呼吸系統,對心血管、神經系統都會有影響。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版的《空氣質量準則》,當PM2.5年均濃度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時,人的死亡風險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約增加15%。而據當前實時監測,北京部分地區的PM2.5實時濃度曾接近破千,西直門北監測點最高達993微克/立方米。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曾與環保組織合作編寫一份《危險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經濟損失評估研究》報告。研究團隊選取了北京、上海、廣州、西安作為華北、華東、華南、西北重點區域的代表。
這份報告指出,PM2.5污染對公眾健康有致命危害。在現有的空氣質量下,2012年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四城市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數將高達8572人,因早死而致的經濟損失達68億人民幣。
這些污染來自何方?PM2.5來源復雜,從形成過程看,既有直接排放的一次污染,也有某些氣體污染物在空氣中氧化生成細粒子的二次污染。
一次污染主要來自燃燒過程,如煤炭、汽油、秸稈的燃燒和垃圾焚燒等,還有建筑施工等揚塵、工業粉塵、廚房煙氣等。
引起二次污染的氣體污染物主要有:燃煤鍋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化工行業、溶劑涂料使用的揮發性有機物等。
返回